论坚持

习惯与规律无关,目标与规律强相关

我们都知道,坚持运动,身体能变得很好;坚持读书写作,思维能变得很好;坚持学习,能力能变得很好。但是坚持这件事却很难。

很多成功学的书上说坚持的关键是养成习惯,养成习惯的关键是形成规律。不过养成习惯的所需时间往往不同,有的说要三周,有的说三个月,有的说三年。

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习惯,什么是规律?

初三暑假,当时看了一本关于思维训练的书,那时候坚持练习了三周,好像要每天用左手写字,速记文章,想象内容啥的,一天的训练时间大概2小时,三周过后觉得自己养成了习惯可以顺势而为了,结果没过多久就放弃了。

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背单词,每天背100多个,空的时候还会多背一些,最长的时间坚持了2个月,最后也放弃了。

2017年年初开始坚持跑步和阅读,当时寒假在家,每天都会去跑40多分钟,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跑100公里,有空也坚持看书,快的时候一周能看完3本书,晚上早睡,早上早起。之后给自己定了目标,每个月看2-4本书,50km,坚持早起。这件事大概坚持了半年,后来因为赶项目熬了几个通宵,节奏打乱之后也找不回之前的感觉了。到现在虽然也跑步和看书,但不像之前那么规律,而早起则是被完全放弃了。

那些说养成习惯需要五年、十年的书我还没有办法测试,不过半年以下的基本可以看出都是扯淡了。

最近看了两本书,让我对坚持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一些思考,一本是讲健身和锻炼的《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另一本是讲王兴创业史的《九败一胜》。看完后感触良多,我突然发现,把坚持看成一个产品,它其实也分为不同使用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下,坚持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也有所不同。

坚持的第一类场景是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我们想养成某个伴随一生的习惯,如看书,如跑步,如写作,如健身。我觉得在这种场景下,坚持要忽略规律,怎么舒服怎么来。第二类场景是我们有一个短期内需要实现的目标,如3个月内完成南极的徒步探索,2个月后完成一个项目的上线,那么你的坚持只是为了走到这个项目结束的时候,这就需要设置每日份额的约束,并且规律的严格执行。

先说第一类场景。

这件是还是要从我跑步开始,我一年前跑步的时候节奏很好,一周可以跑三次,每次50分钟以内跑完10公里;然后压压腿散散步,第二天生龙活虎的。但是中间忙了几个月,节奏被打乱之后,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之前跑步的感觉了,每次跑了十公里之后第二天都犯困,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会降低,更别说坚持一周跑三次,每次10公里了,所以几度想找回之前的跑步节奏一直也不成功。

当时我觉得长期坚持就是要养成习惯,而养成习惯当然要保持规律性,有目标。

比如一次10km,每周2-3次等等。

但现在我突然发现,坚持不一定要规律,而反而是古板的规律,会制约你习惯的养成。

我发现我之前跑步、早起等习惯被打破,都是因为熬了几个通宵,或者非常忙碌的一段时间,让我自己无暇去做这些事情,然后当我告诉我你已经一周没早起了,就觉得算了吧算了吧,反正也失败了。但是从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状况来说,你都熬夜到三四点了第二天没事为啥要7点起,起来后趴在桌子上接着睡嘛?你都通宵两三天了为啥还要拼着去跑10公里,想猝死吗?你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排满了连睡觉的空子都没有你为啥还要背单词看书,过了这段时间再看会死吗?

特别是跑步这件事,我为什么在后期不能坚持呢?因为我都一个多月没锻炼了,本来适合我的运动量是40分钟慢跑5km,我偏要立马找回一开始的巅峰状态,50分钟跑到10km,一趟下来不是在舒服的消耗脂肪,反而做了很多无氧运动,积累了一身的乳酸,2天之后还能再跑这么一次就怪了。

现在的我觉得,哪些任何能陪伴自己终身的习惯,一定不是因为规律逼出来的,一定是因为你尝到了甜头,你喜欢做这件事情,才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对于这样的坚持,你不需要给自己设置太多,也不需要要求规律。因为你的人生要经历那么多变化,你的规律一定会在某一天或某一段时间被打破。你需要找到你做这件事让自己快乐的点,然后记录它,放大它,分享它,并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自己沉淀和成长,几年之后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就像读书写作,我今天早晨读,明天午间读,后天晚上读,大后天地铁路上读,然后隔一天不读,这很OK。就像写读书笔记,我这周看完了就写,下周觉得几本书的内容很有意思,想看完了一起写,这也OK。但关键你要记得这事儿,会去读书和写作就好了。

所以说习惯与规律无关,规则都是反人性的,要养成习惯就是要先让自己内心真的认同这个目标,然后顺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舒服,让自己开心的去完成它。

再说说第二类场景。

这里先引用一下王兴九败一胜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

这是100多年前的故事,当时世界上只有南极点还没有被探索过,有两个团队,挪威的阿蒙森团队,还有斯科特团队,他们都在差不多的时间,从北欧去南极,希望能率先插上自己的Flag。然后顺利的回来,这是两千两百多公里的路。

阿蒙森团队总共五个人,斯科特团队总共十七个人。他们都差不多在1911年10月在南极圈外围做好了准备,结果是这样的,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率先到达南极点,插上了挪威国旗,并且全队顺利的回来了。而斯科特团队与阿蒙森团队的出发时间类似,但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回来后碰到恶劣的天气,最终无人生还。

事后有人分析这两个团队的日志,发现二者的行进策略有很大的区别,不管天气好坏,阿蒙森团队都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而斯科特团队则是顺应天气来,天气很好,就走的很猛,可能每天50多公里,而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躲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等风头过了再多走点。

阿蒙森的策略里面其实有很多讲究,30公里是一个很保守的目标。在一个极限的环境下面,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你就不能太努力,如果你太用力,一兴奋,出汗了,那么风一吹可能就结成冰了,所以这时候太激进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而天气不好时,也要保持30公里,因为这个目标的设定本身是有余量的,天气不好就慢一点,但也得坚持去完成。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大目标,规律性的完成每天任务可以很好地把握事情节奏,但是要注意,目标不能设得太满。

其实这对于我们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当我们要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我们需要坚持,更需要规律的制约,每天都完成一点点,最后总能够走到终点。当然我们的目标不能设的太高太难。当然你不会把完成这样任务的日子养成习惯,因为规律的执行总是痛苦的,当有一天任务完成了,你的这段坚持也就走到了终点。

当然,我上面说了这么多,也很可能都是错的。

比如有的人可能在他们还没有尝到读书写作的甜头时就开始随心所欲,最后的结果还不如强行要求自己每周读几本书,去几次健身房。

再比如上面这种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稳重策略是王兴带领美团打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适合打环境恶劣的硬仗,所以王兴打仗都是拖赢的,都是熬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了。但刘强东带京东的风格就是不一样,他就是喜欢给员工设置很高很难的目标,最后京东都是主动出击抢占市场,把竞争对手打垮。

其实我觉得养成习惯的坚持策略和做2C产品很像,就是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你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根据环境适时调整,符合自己不断变化的生活节奏,让自己舒服而愉快,而没有太大压力。但是你要保证有小步,在跑步。比如看书,你至少要保证每天能看15分钟,然后闲的时候多看一点,忙的时候少看一点,经年累月,自然就有了积累。

而完成固定目标的坚持策略也要根据场景进行分析,环境恶劣就每天保持一定的量,资源丰富优势巨大就一鼓作气快速完成。

坚持之道,要适应环境,也要适应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