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腾讯产培的群面没过。
产培真的是我的dream offer了,能够参加腾讯的培训,能够到两个大的岗位轮岗,之后还能选择自己在哪个部门工作。不过随着群面被挂,dream 也 gg 了。
其实到昨晚为止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没过,明明组织讨论,参与最多的是我,而且很多关键的意见也是我提出来的,但是最后过的却是左手边一个没说太多话的小哥。
明明已经看了很多群面的题目,明明已经看了很多产品的书籍和文章,明明了解了群面的流程和套路,明明调研过抖音,明明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但还是拿不到offer。
今天早晨睡醒的时候,突然想到昨天能回忆起来的左手边那个小哥问的一个问题。他说,我有一个疑问,就是你们把微信和QQ的社交关系放到微视中,但是那些发布者真的希望自己的视频被好友看到吗?当时我下意识的说我问过自己的同学,如果发布视频是5个以下他们一般不愿意被好友看到,但是是5个以上的话其实还是愿意的。
早上突然发现这不对,其实微视的社交关系链是开放的,本来就是连接陌生人的社交产品,就像微博一样。用户在抖音上面发奇奇怪怪的视频、评论、给奇奇怪怪的东西点赞,其实只是自己闲暇时候的个人喜好和隐私,往往不像微信读书排行榜一样登大雅之堂,所以用户也不一定愿意主动让自己的好友看到。
就像我们使用微博,对于很多人来说,使用微博的目的是看热点,追星,看实事和段子,每个人喜欢的领域可能很奇怪,也可能微博上满是对工作和生活的吐槽,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往往不希望把自己微博上的内容发到朋友圈里去,为什么呢,因为朋友圈是自己在好友之间的形象,而微博才是真正的自己。
其实微视为什么难做,因为同质产品抖音已经率先抢占了市场、流量和大V,用户转移到微视的转移损失太大了。而腾讯无往不胜的利器,社交关系在微视上很可能没用,甚至会起到反效果。所以微视难,就和腾讯微博的难是一样的。
其实群面的结果也没什么不对的,至少现在觉得昨天那个小哥的思路是对的。
一件事情你看的太重,往往你就越难得到,因为你身上的压力和你对自己的期望是成正比的,期望越高,压力越大,你就越难自然的展现自己。昨天的面试中,没人想做timer,没人想做leader,没人一开始就想总结,我要顾着计时,顾着控制节奏,哪里还有时间深入的思考产品和问题,提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其实有时候套路太多,也是一个陷阱。
之前拿到了腾讯、京东、美团的暑期实习offer,其实自己有些飘飘然。感觉自己就应该足够厉害,能够拿下腾讯、阿里、头条的秋招offer。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的,且不说秋招本来就比暑期实习难,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认知也有问题。你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了,但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比你努力比你优秀的人。
其实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准备暑期实习一样认真的分析互联网产品和时事热点了,其实自己深度思考的频率比之前已经低了很多,其实自己锻炼的次数在实习之后也慢慢减少了,其实自己读书的速度慢了,读完了书写读书笔记也不那么及时了。
其实没拿到产培对我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坏事。拿到了这个offer,我估计接下来也不会认真准备秋招了,也不会继续深入思考产品、互联网和我身边的社会现象了,甚至很有可能接下来的一年就站在那个高高的地方飘飘然过去了。
而现在我的心态反倒放平了很多,至少我觉得我接下来有很多东西还要学习,要思考,产品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天过生日的时候许愿,我就希望自己产培顺利拿到offer。
蜡烛吹灭的画面历历在目,但愿望却落空了。
可能我天生就是这样的命吧,不是我选择那最好的,而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我最好的养分,就是挫折和痛苦。
之前一直在着急,觉得我就应该去腾讯、去阿里、去厉害的公司厉害的业务线做顶级的工作。但是在腾讯暑期实习后我也发现,其实大公司的体系能给你带来的更多是资源和环境,而不是能力。就像上大学一样,学校只是一个招牌,但做学霸还是学渣靠的还是自己。产品思维不是只有在腾讯、阿里才能学,它在你的工作岗位中都可以学,但你学的多精,学的多好,就要看你自己花了多少工夫,有多少思考。何况,大家的市值都那么大了,各有专长,谁比谁好,也是两说。
另外,真正决定自己高度的真的是工作的那八个小时吗?其实不尽然,工作就像大学上课一样,最高也就是绩点4.0,绩点4.0当然牛逼,但不意味着你就是这一届中最优秀的。决定你高度和能力的,是工作之余的8个小时,你在做怎样的事情,有怎样的思考,以及是否能坚持到底。
所以尽己所能去一个大的环境里,利用好自己闲暇的8小时,最后到底拿到哪个公司的offer我没法确定,但是好好准备,终归会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出现。